基輔洞窟修道院Kiev Pechersk Lavra
遺產名稱:基輔洞窟修道院Kiev Pechersk Lavra
國家:烏克蘭
所在地:基輔
入選年分:1990
遺產種類:文化遺產
世遺評價:西元988年,聖弗拉基米爾(St Vladimir)受洗為基督徒後,基輔大公國就此定基督教為國教,而為了與君士坦丁堡競美,於西元11世紀建造了聖索菲亞大教堂,象徵著新的君士坦丁堡。另外基輔洞窟修道院,於西元17至19世紀則扮演著將東正教的思想及信念傳布至整個俄羅斯世界之重要角色。
基輔洞窟修道院始建於1051年,是虔誠的修道士們苦心修行的地方。教堂群以現存的高97米的巨大鐘樓為中心,鐘樓直徑29米,底座寬8米,共4層,金頂,頂部裝有燈和十字架,為歐洲教堂鐘樓之最。當時除了最高大的鐘樓外,還有8座較小的鐘樓。遺憾的是,大部分鐘樓及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軍飛機炸毀,1944年後逐漸修復和擴建,增添了富有烏克蘭民族風格的現代化建築。現存鐘樓4座,教堂保存完整的有「別裡斯托夫救世主教堂」、「聖靈降臨教堂」、「聖母升天教堂等」。每天正午12點,鐘樓上的數口大鐘齊嗚,此時,正在教堂裡的信徒們無論身處哪個角落,都會一起朝向主教堂的方向祈禱。
900多年前,古代的修士在修道院今日所在位置的地下挖了兩個高2米、寬1、2米的洞穴,這兩個洞穴相隔400米左右,分別向基鋪第聶伯河的方向延伸。之後,他們又在洞穴的兩側壁上挖了些大約高1米、長2米、進深1.5米的小洞,修士們就在這種陰暗、潮濕的小洞內靜坐修行。修士們的精神感動了四面八方的東正教徒,逐漸修建了地面的教堂。教士死後屍體保存在洞穴內,由於洞穴內特殊的氣候環境,這些屍體自然風乾成木乃伊。木乃伊被認為是奇跡,是神的力量的體現,修道院因此聲名遠播。現在洞窟內保存有125具木乃伊。於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