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旅遊-世界奇景及克羅埃西亞行程的專家
手機選單

巴黎羅浮宮Musée du Louvre

巴黎羅浮宮
巴黎羅浮宮
巴黎羅浮宮
巴黎羅浮宮
巴黎羅浮宮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邊,原是法國的監獄,現在是羅浮宮博物館,擁有藝術收藏達3.5萬件,包括雕塑、繪畫、美術工藝及古代東方、古代埃及和古希臘羅馬等7個門類,主要收藏1860年以前的藝術作品與考古文物。羅浮宮與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中國故宮博物院、英國大英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
羅浮宮始建於1190年,12世紀末,由法王菲力二世(奧古斯都)下令修建,最初是用作監獄與防禦性的城堡,四周有城壕,其面積大致相當於今羅浮宮最東端院落的四分之一。當時的羅浮宮堡並不是法國國王的居所,而是被用來存放王室財寶和武器。

14世紀,法王查理五世覺得羅浮宮堡比位於塞納河當中的城島(西堤島)的王宮更適合居住,於是搬遷至此。在他之後的法國國王再度搬出羅浮宮,直至1546年,弗朗索瓦一世才成為居住在羅浮宮的第二位國王。弗朗索瓦一世命令建築師皮埃爾·勒柯(Pierre Lescot) 按照文藝復興風格對其加以改建,於1546年至1559年修建了今日羅浮宮建築群最東端的卡利庭院(Cour Carree)。擴建工程一直持續到亨利二世登基。亨利二世去世後,王太后卡特琳·德·美第奇集中力量修建杜樂麗宮(Palais des Tuileries)及杜樂麗花園(Jardin des Tuileries),對羅浮宮的擴建工作再度停止。

波旁王朝開始後,亨利四世和路易十三修建了連接羅浮宮與杜伊勒裡宮的大長廊,又稱「花廊」(Pavillion de Flore)。路易十四時期曾令建築師比洛(Claude Perrault)和勒沃(Louis le Vau)對羅浮宮的東立面按照法國文藝復興風格(法國古典主義風格)加以改建,改建工作從1624年持續到1654年。
1682年法國宮廷移往凡爾賽宮後,羅浮宮的擴建再度終止。路易十四曾計劃放棄羅浮宮,並將其拆除,但後來改變了主意,讓法蘭西學院、紋章院、繪畫和雕塑學院、以及科學院搬入羅浮宮的空房,此外還有一些學者和藝術家被國王邀請住在羅浮宮的一層和大長廊的二樓。1750年法王路易十五正式提出了拆除羅浮宮的計劃。但由於宮廷開支過大,缺乏足夠的金錢來僱傭拆除羅浮宮所需的工人,該宮殿得以倖存。

法國大革命期間,羅浮宮被改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拿破侖即位後,開始了對羅浮宮的大規模擴建,建造了面向裡沃利林蔭路的北翼建築,並在圍合起來的巨大廣場中修建了卡魯索凱旋門,作為杜樂麗宮的正門。拿破侖三世時期修建了黎塞留庭院(Richelieu Wing)和德農庭院(Denon Wing),完成了羅浮宮建築群。
1871年5月,巴黎公社面臨失敗時,曾在杜樂麗宮和羅浮宮內舉火,試圖將其燒毀,當時公社決定燒毀的還有巴黎市政廳、王宮(Palais Royal)等標誌性建築。最終,杜樂麗宮被完全焚毀,羅浮宮的花廊和馬爾贊長廊被部分焚毀,但主體建築倖免。第三共和國時期拆除了杜樂麗宮廢墟,形成了羅浮宮今日的格局。